炒干貨致富
由于單位連年虧損,員工工資發不出來,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和維持家庭生活,原來是蘭州市第三汽車運輸公司的普通員工馬玉峰,猶豫再三,在40歲的時候與單位解除了勞動關系.45歲的馬玉峰由于沒有技術特長,再加上年齡又大,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工作.這讓馬玉峰感到十分失落,對生活也失去了信心.他的妻子也沒有工作,孩子也在上學,沒有了經濟來源,這個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.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,馬玉峰開始四處打工求職,但由于像他這樣的4050人員沒有技術,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.就在他失望的時候,他想到了社區,希望能從這里找到一些機會.社區在聽完他的情況后,鼓勵他自己創業,并讓他參加各種的技術培訓班.在社區的幫助和鼓勵下,馬玉峰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.
經過社區的指導以及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查后,馬玉峰發現在自家小區附近有一個菜市場,每天的客流量很大,于是決定擺個炒貨攤,這種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投入的生意,得到了社區以及妻子的全力支持,就這樣,馬玉峰和妻子開始經營起自己的小攤點.馬玉峰進貨,妻子守攤.
由于兩人都沒有干過炒貨,起初都不太能夠掌握火候,不是把瓜子炒焦,就是把瓜子炒的半生不熟,對此顧客意見很多,生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,這給馬玉峰的創業的熱情澆了一頭涼水,面對成本都收不會來,吃飯也成了問題的現實,他想到了放棄.社區的人員看到他的沮喪心情,就幫助和開導他,并四處找人請教經驗,在社區的關心下,馬玉峰有了繼續干下去的信心.為了招攬顧客,他虛心向其他老攤主請教,自己也不斷的摸索,實踐,積累經驗,終于掌握了炒貨的技巧,炒出的瓜子不僅色澤光亮,口味也很純正,顧客也是越來越多.馬玉峰說,雖然實現目標并不是特別高,但是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.在他們兩個人的勤奮努力下,手頭慢慢的有了積蓄,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漸變好了.
五泉街道辦事處羅主任告訴記者,現在各社區4050的失業人員,由于沒有一技之長,加上年齡問題,再就業較為困難,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失業人員學習這樣的就業經驗,盡可能的自主創業,社區讓馬玉峰這樣的下崗再就業人員給大家講述自己的創業過程.讓他們下崗人員能夠對生活充滿信心.